首页

男奴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6 03:29:11 作者: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品质生活 浏览量:21026

  中新网娄底3月15日电 (李中声 颜文辉)连日来,湖南娄底“材料谷”硅钢产业链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链上招商项目快速推进,硅钢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浙湘科技硅钢产品整装待发。 彭嘉军 摄

  “我们最近日发货量达1866.9吨,创造了公司投产以来单日发货量最高记录。”湖南浙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连退车间主任曹锋利介绍,自今年春节以来,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产销量不断创新高。

  作为湖南第一家硅钢生产企业,浙湘科技生产的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电机和家用电器,去年产量超20万吨,今年预计超30万吨。根据市场需求,公司研发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硅钢产品,今年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我们通过智能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面向市场开发不同牌号硅钢,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让产品竞争力更强。”曹锋利表示。

创微达电器电机组装车间。  吴永华 摄

  娄底市创微达电器有限公司是硅钢产业链终端企业,主要生产直流无刷电机、工业自动化伺服系统、智能家电等产品。公司总经理周建中介绍,用硅钢做电芯,使电机性能明显改善,搭载这种直流无刷电机的智能电吹风很受市场欢迎,公司今年已接到来自俄罗斯、印尼等国逾5000万元人民币的外贸订单,最近更是两班倒排班生产,以保证按时交付。

  娄底素有“钢城”之称。近年来,该市大力建设“材料谷”,立足“钢”基础做足“钢”文章,走出了一条由普钢向高强钢、硅钢、汽车用钢的产业转型之路,并在此基础上,突出硅钢主攻方向,打造电机、变压器和家用电器的硅钢产业链。2023年,娄底硅钢产量达130万吨,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4。涟钢等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已能稳定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磁畴细化高磁感取向硅钢,为发展电机、变压器、小家电等“三电”产业,推动钢铁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奠定了基础。

娄底经开区电机产业园。 刘强 摄

  据悉,为吸引更多“三电”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娄底绘制了“招商地图”,对国内知名度高、活跃度强的“三电”企业进行梳理,选定278家企业,由市级领导挂帅成立专班,组织8支招商小分队,认领目标企业,奔赴各地“敲门招商”。今年以来,已签约项目28个,拟签约项目5个,在谈项目26个。娄底经开区为“三电”产业量身打造的电机产业园开园,目前已入园项目15个。

  根据已编制的《娄底硅钢产业发展规划》,娄底市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将以“三电”为代表的硅钢产业打造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经过充分调研,该市正准备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三电”产业发展,并成立了市级硅钢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定期调度项目情况,集中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推动产业“开花结果”,延链成群。(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正部级“老虎”被点名!中央纪委内设部门,披露西北反腐新动向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有预测显示,中国将为全球增长持续作出贡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保持上升趋势,中国将在2024年作为最大贡献者发挥关键作用。

最高检、国家林草局建立协作机制合力守护林草资源

4月30日,四川遂宁,远眺正在建设中的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当日,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简称“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建设工地主塔和架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照片)

盛世修文丨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在“学术原创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论坛上,李零教授表示,释古是对已有材料做出一种解释,是静态被动的研究,而考古是一门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问,要“动手动脚找材料”,通过调查研究来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对于做出新学问有更高的价值。陈尚君教授指出,从32年前出版的《全唐诗补编》到今年即将面世的1225卷《唐五代诗全编》,最重要的就是从前数码时代到后数码时代的变化。他表示:“我愿意跟着时代踉跄前行,每天都能获得新文献、解决新问题。”

【第七届进博会】康宝莱中国区总经理蔡孟红:在进博会看到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高校思政课应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中,帮助青年学生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此次座谈会也特别提到了正确处理增强共建国家获得感和坚持于我有利的关系。过去很多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比较长远,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完成。随着当前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除了大型标志性工程外,也开展了许多“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如菌草项目、鲁班工坊、医疗人员培训等,在当地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此外,此前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共建“一带一路”的公共服务属性,现在提出坚持于我有利的原则,讲清楚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各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消除国内外疑虑,既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也能更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